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2023-08-18 09:15: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情况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记者 欧媚 见习记者 郑翅


(相关资料图)

本报安阳8月16日讯(记者 欧媚 见习记者郑翅)教育部今天在河南安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情况,并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等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关情况。在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方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已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创新攻关平台,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部署重点研究项目近200项。该工程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产出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出了被学界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甲骨文摹本大系》,发布《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故宫博物院藏古文字数字平台、《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等重要成果,为探究早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作出重要贡献。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部、国家语委将甲骨文等古文字知识和思想文化元素引入课堂教学,编撰《课本里的汉字探秘》等系列普及读物。推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打造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品牌。

在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聚焦数字化赋能,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汇聚近百项高质量语言资源,打造汉字信息服务、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等20余项数字化语言服务。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计划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代表作品开发成电脑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目前已完成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40余款字库产品。

在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在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推广传播方面,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截至目前,已梳理1100余条反映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等170多种系列图书,形成“图书+数据库”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工程成果被全球150余家知名图书馆收藏。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介绍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有关情况。服务课程体系,教育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百名播音员、主持人制作“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支持各地开发中华经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强化师资队伍,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开展教师经典诵读专项培训,示范培育7万余名骨干教师,带动地方培训100余万人次;丰富实践引领,启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召开“典耀中华”阅读大会,全网阅读量达3660万人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网页端上线,7月移动端上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窗口和全民阅读的新课堂。

河南省安阳市副市长常慧芹介绍安阳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有关情况。安阳市每年组织培训甲骨文骨干教师100名,为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在安阳完成三期建设,安阳市成为国际甲骨文研究高地。安阳市坚持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建设全国第一所以甲骨文命名的“甲骨文小学”,相继建成省、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37所。如今甲骨文已成为安阳市对外形象的标志性元素,营造出甲骨文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

上海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从5个方面介绍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一是党的二十大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持续加大,三是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和交流互鉴不断深化,四是智能技术推动语言生活深刻变化,五是服务理念贯通语言生活各层面。今年的语言生活系列报告与往年相比,对智能语音产品、手语数字人、元宇宙、智能主播、智能写作、直播带货、弹幕文字等纷繁复杂的数字语言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发布会采取“1+1”方式召开,即把新闻发布和实地采访结合起来,把发布会开到基层,开到学校。此次发布会在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现场还展陈了“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