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韦集镇戴家村胡庙小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村小,离镇区10多里,离县城50多里。在城镇化发展、劳务大量输出的时代背景下,该校在2020年春只剩下10名学生和2名老教师,濒临停办。让胡庙小学重生,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成了韦集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答课题。自2020年秋季开始,该校与镇校结对,加快设施改造,实现快速有序发展。截至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已有6个年级、180余名学生和13名青年教师,成为宿州市逆袭最成功、进步最快的“村小”。
镇校带村校,提高家长认可度
(相关资料图)
加强配套建设,推行一体化办学。2020年秋季学期,胡庙小学加入韦集中心小校,并更名为韦集中心小学东校区。学校倾斜本级年度资金,改造老旧校舍,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使得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推动落实优质教育资源村小优先等政策倾斜,补齐配强薄弱学科教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校区均衡配置。探索推行两个校区、一套管理制度,在安全、课堂教学、教师、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等管理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努力做到两个校区步调一致、标准一致、考评一致。
党员率先垂范,上门入户宣传动员。学校联合村两委,成立17个由党员带教师组成的宣传小组,利用暑期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向群众耐心讲解学校新的办学模式、新的管理制度、新的保障措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等新变化,讲清楚新校区的学生与老校区一样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消除家长顾虑,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家长愿意将孩子转回村小读书。
制度加温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创新教师使用管理的制度措施。为提高城镇教师到村小支教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韦集中心学校探索实施镇域内无校籍管理、支教走教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村小的合理流动。并配套支教走教考评优先、职称评选优先等激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年轻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在选派首批到胡庙小学任教的教师时,就有15名年轻教师主动请缨。
营造温馨留人的工作环境。为了让到村小支教的年轻教师们既能下得来,又能留得住,学校想方设法让他们在学校能够身心愉悦、潜心教书、教学相长。学校根据年轻教师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习惯,专门打造了一间有图书杂志、休闲桌椅、咖啡机、烘焙机的特色休闲小站。老师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小站冲咖啡、看书、听音乐、做点心,还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师生在偏僻的乡村学校也能体会到城市的气息与温馨。首批被选派到胡庙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凌严,支教3年收获满满,先后荣获县信息化大赛课件组一等奖、县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小学数学一等奖,今年还成功当选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
教育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
打造音体美特色艺体空间。学校的特色艺体空间,帮助孩子们在各式各样的艺体活动中激扬个性与潜能。“纯真年代”书吧,是学校为了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宁静的阅读空间,书吧里有文学、科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图书资源,既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帮助孩子们静心阅读,开阔视野。书吧还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老师讲座等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东篱棋舍”,是学校为孩子们打造的一个专注于棋类学习和比赛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学习围棋、中国象棋等各类棋艺,锻炼思维,提升智力。音乐室和美工室,是学校为孩子们新增设的功能室。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学习各种乐器,如腰鼓、葫芦丝、吉他等,也可以参与合唱、绘画、手工、剪纸等各种艺术培训,还可以展现自己的创意设计。
开发“东篱园”劳动实践基地。为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了“东篱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在基地里亲手种植各类农作物,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每逢丰收季节,学校开办一个小小农贸市场,摆上劳动成果,孩子们变身“小摊主”,老师和家长充当“消费者”,沉浸式的体验,既增加了孩子们的成就感,更激发了对劳动的兴趣和激情。
学校把兴趣教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初显成效,镇里的每次综合评比,胡庙小学都名列前茅。家长们亲眼看到胡庙小学的成长变化,对学校认可度大幅提升,纷纷期盼着招生季带孩子到学校报名。(胡振国)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